热议:长篇纪实文学《歌声跨山海》作品研讨会长沙举行
来源:潇湘晨报     时间:2023-06-06 23:38:00


(资料图)

“乡村振兴的根与脉是什么?是孩子和教育。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孩子,乡村振兴才有结实的根,才有通畅的脉,才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源动力。”6月6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指导,毛泽东文学院、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南省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长篇纪实文学《歌声跨山海》作品研讨会在毛泽东文学院举行。

该书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婷婷为青年作家、资深媒体人、乡村美育志愿者。全书生动呈现了一群乡村孩子的“启航”之梦,及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美育沁入大山泥土的鲜活模本。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出席研讨会,游和平、龚旭东、谢宗玉、沈念、龚盛辉、吴双英、胡隽宓、刘长华、吴昕孺、邓湘子等数十位文学界、评论界、教育界、出版界专家以及该书作者李婷婷,围绕《歌声跨山海》作品文学性、出版价值、开拓创新等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沙市作协主席、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纪红建主持。

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美育是重要的一环。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举措中,美育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没有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美育课程几乎为零,留守儿童的审美教育和心灵关怀相对缺失。乡村振兴久久为功,而孩子是乡村发展的未来,美育将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不竭的动力。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与支持,以及一些学校好的做法,让美育进入乡村成为可能。其中,湖南衡阳祁东启航学校的“留守儿童合唱团”,就是一个典范。

祁东县曾是省级贫困县,在这里,有着2万多名留守儿童。同样作为留守儿童出身的陈亮伟,2016年举债一千多万,筹措六千多万,在祁东县官家嘴镇正式创办了一所留守儿童学校——祁东县启航学校。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86.9%。留守儿童们需要打开心结,需要快乐、梦想、自信,还需要一座通往远方的桥梁。2017年,由祁东县启航学校总校长陈亮伟和湖南科技大学王育霖教授带领的心与馨志愿支教队,共同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合唱团。

6年时间里,孩子们在山上放声歌唱,乘着音符找寻希望,不断打开自己的心,打开走出村庄、走向世界的大门。合唱团成了孩子们抒发情绪与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更成了素质教育与心理辅导的有效助力。他们从最初的胆小封闭甚至自卑自弃,慢慢找到乐观与自信,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最亮的星,找到从自我通往外界的阳光之桥。

2018年11月,合唱团来到长沙,在湖南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演出晚会中获得一等奖。2020年1月,合唱团来到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代表留守儿童群体,在节目《大地颂歌》中献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2021年2月11日,合唱团圆梦,登上春晚舞台……从曾经遥不可及的长沙到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留守的孩子们或许曾身处夜空,但他们的歌声,拥有着划破黑暗的力量,犹如最闪亮的星星,带他们跨过星辰大海,乘风破浪。更多的孩子有了清晰的梦想,从歌手到航天英雄,从作家到演员……他们从最开始的害羞、怯懦,到欢快地放声歌唱,音乐给他们的心插上了翅膀,让他们感受到艺术之美、生活之爱,也让他们协力合作、尽情表达自我成为了可能。随着对外界认识的增加,合唱团的孩子们拓宽了眼界,也逐渐有了自己更大的世界。

“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该书以细节丰盈的故事、优美灵动的语言,写出一群“山里娃”通过歌唱生发的生命奇迹及命运的转变。“建立”一部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里,湖南乃至全国乡村美育的示范模板和文学“档案”。让更多人看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美育究竟该如何扎根土地,惠及全民。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关键词:

新闻推荐